辨体论治, 因人制宜

  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因此,临证治病必须结合患者平素体质而治。注重体质诊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主要原则和方法是区别体质而治疗,即“因人制宜”。体质有阴阳之别、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异,临床治疗常以患者的体质状态作为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针对证候治疗实际上包含了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根本的治疗,也是治病求本的体现反映。如面色白而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感受寒湿阴邪,易从阴化寒化湿,当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大热之品以温阳祛寒或通阳利湿;面色红而形瘦,属阴虚体质者,内火易动,感受寒湿阴邪,反倒易从阳化热伤阴,治宜清润之品。偏阳质者,多发实热证,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偏阴质者,多发实寒证,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作为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体质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体质的差异,同一疾病,可出现病情发展、病机变化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证候,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而不同的病因或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证候随体质而化,可出现大致相同的病机变化和证候,故可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